星空体育app下载城市园林景观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美化城市的社会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城市园林绿化是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设计理念,以科学地运用植物造景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各种园林植物特性为目标,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的艺术手段来营造完美的植物景观,用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组群,组成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自然群落,营造高质量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景观的要求。
城市绿化可起到降低气温、调节湿度、遮阳防晒、防风、抗风。当狂风受森林阻挡之后。风被迫分两路前进。一路从森林的缝隙中穿流而过。一路从林冠上越过,这样风力一般可降低40~60%,最大可降低49~68%,屏蔽噪音和有害射线、滞尘防污染、净化空气、提高大气含氧量的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绿化还可以美化城市,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整洁健康的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让人们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园林设计营造的植物景观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欣赏感知的对象,而且还为市民户外游憩和交往提供丰富的空间。
2.1 草坪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与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组成多层次的绿化形式,形成绿荫覆盖,高低错落,繁花似锦的优美景观。草坪就是园林的底色,对园林中树木、花卉、山石、建筑、道路、广场等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园林植物中可用的草坪植物种类相当之多,在选用时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应用要求,选取适宜草种。而理想的草坪植物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繁殖容易;②生长迅速,形成草坪快;③一年之中保持叶色鲜绿的时间长;④耐修剪;⑤耐践踏;⑥适应不良环境能力强,抗旱、抗涝、抗热、耐寒、抗有害气体、抗病虫害,耐瘠薄、耐阴等;⑥株矮叶细,生长一致、叶色美观;⑦多年生与杂草竞争能力强。
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城市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掌握植物色彩、花果期及时序,将其组成宁静统一色彩丰富。四季有景的园林绿化景观。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速生、慢生、不同树形、不同色彩的树种应有机配植。
乔灌草的配植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城市布局要求,合理配植高、中、低植物,宜将修剪整齐的植物配植在边际与,以构成多层次种植结构。多层次的植物配植,既能丰富植物品种结构,又能使绿量达到最大化,提高单位面积的生态效应。
本土植物在当地有极强的生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且又有良好的经济性,因此应优先种植。植物配植要与环境协调空间小的地方不宜使用太大的植物,以免使人产生压抑感;开阔的场地宜用体量大或色块大的植物,不然就会给人以小气感。例如在小广场的中心孤植高大的遮荫乔木,那么在广场的四周宜种低矮的灌木丛,一方面形成对比,另一方面不致使空间太闭塞。灵活利用,手法多样。可采用自然式配植法,如孤植、二株、丛植、群植、林植等,也可采用规则式的配植法,如中心栽植、平行栽植、环状栽植等。如车行道两侧可对称种植行道树,使其成为人车隔离带,并起到指向作用。
3 园林路线)园路设计必须主次分明,方向明确,必须很好地组织游赏的程序,按照使用功能,园路可以分为:主路、二级环路、散步小路、及变态路。主路是通达全园各景区和主要景点的路,应简洁、明确,主路必须尽可能布置成环状,构成园路系统中的主环。主路宽度一般在4~6m。二级环路是直达景区内的路,沿路风景变化细致、丰富。次路的宽度必须根据游人的数量及周围的景物而定制。散步小路须分散于景区内,分布至全园的每个角落。小路一般宽度为1.2~2m,最小宽度为0.9m。变态路主要是根据游赏时针对地形要求而改变的路,如步石、汀步、休息岛、踏级、蹬道等。
(2)园路设计常是曲折迂回的,这种变化也是有原因的,因地形地物或功能上的要求,可使园路在平面上有适当的曲折迂回,使其与景物自然融合、相得益彰,让游人获得舒适和美感。
(3)园路与园路的交叉与分歧:两条道路相交叉,可以正交成十字形,也可以斜交,但应使道路的中心线交叉在一点上,斜角道路的对顶角最好相等,以求得美观;丁字形交叉多为外弧交接,并最好为直角或钝角相接,不宜在凹入的部分交叉;应避免多条道路交于一点,以免使游人迷失方向;道路相交应在端头处适当地扩大作成小广场,以有利于交通,减少游人的过于拥挤。
(4)园路在竖向设计上应起伏变化,符合下述要求:园路的竖向设计应紧密结合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保证路基稳定;路面应尽量不高出两侧的地面,使路隐现于地面、山岩或花草这中;园内道路应与城市道路有良好的衔接;在主干道上不宜设台阶等,要考虑行车的平顺;竖向变化应组织地面水的排除,并保持地下管道有合理的埋置深度,一般园路应有0.3~8%的纵坡和1.5~3.0%的横坡,以保证地面水的排除。
通过上文的详细描写,我们也了解到了关于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一些技术要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创造美的工作,做为设计者,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修养,提高认知能力,提高责任意识,相互学习,相互研究,根据不同城市地貌,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打开思维的大门,不断随着经济形势和时代的发展而更新观念,为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不断成长做出努力。
[1]林志发.浅谈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J].热带林业,2008(02).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筑的发展,城市越来越重视绿化和园林建设。如果现代化城市没有植物,将是一个缺乏活力、缺乏生命力的城市,也即是所谓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对城市设计者来说,城市建设设计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城市中植物应用的设计。园林植物对城市环境具有很大的作用,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等作用,对环境改善、改善其后和防风以及庇荫也有很大作用。园林空间艺术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空间,并能够给人以生活美满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展示和体现。
对环境景观的总体布局和空间的形成来说,植物造景的构造功能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认为造景能够充当建筑物的构成因素,就如同建筑的地面、天花板与墙壁一样,是景观建筑空间中的主要构成物。
建筑物的空间感是由地面、垂直面和建筑盯平面单独和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的暗示性的范围组成。在三维空间的室外景观中,植物造景通过自身的特点和形态表现组合了不同的性质空间,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空间感受。
建筑开敞空间:在建设景观设计中,空间开敞能给人带来广阔而没有遮蔽的感受。在利用植物创造开敞空间,通常采用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来限定空间,通过这种设计后,建筑空间四周敞开,无隐秘性,并暴露于天空和阳光之下。
建筑半开敞空间:该空间与开敞空间较相似,它是由一面空间和多面空间受到植物封闭,造成通透实现。这样的空间具有开敞程度较小,封闭性也较差。空间造景是一般选用地被和低矮灌木相结合,在封闭一侧种植乔木,由于是半开敞空间,对乔木的数量和密度不应过密,使得封闭和开敞特征明显。
封闭建筑空间:该空间和前述两种情况完全不一样,建筑空间四周都有浓密树冠的遮阴树将空间封闭,并结合绿篱和小乔木种植形式围出四周空间,上部空间将采用浓密树冠来封闭。在建筑景观的设计中,封闭空间一般用于创造森林景观,该空间无方向性,具有极强的隐秘性和隔离感。由于该空间安全性较差,因此需多加强安全措施。
覆盖空间:覆盖空间与封闭空间相比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的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私密空间,不同的是覆盖空间是利用高大且树冠浓密的遮阴树围合了顶部空间,而四周空间是开敞的,通过覆盖空间的高度,给人一种垂直度强烈的感觉,内部的行道树也可创造出绿色长廊的效果,使得人们可以在宽敞空间内穿行和驻足。
连接空间:在景观中利用植物材料将其他孤立的景观因素以视觉形象连接成完成有序的空间,即称为连接空间。比如在相对独立的建筑间,可通过大量的乔木线性的种植形式使其构成连续的空间围和。连接空间可通过植物的连接作用来改变建筑之间的空间,将建筑物间的生硬空间分割出一系列有变化的空间,使空间布局更加丰富和生动。
障景:障景是指在景观设计中植物既可独立的创造出各种类型的空间,又可成为其他景观要素。障景功能的植物可控制人们的视线,将美景呈现在人们眼中,将俗物障于视线之外。对于不同的景观设计要求,障景有时完全摘挡主要景物,有时使的景物若隐若现。在需要完全摘挡是,一般采用枝叶茂密的植物,在不需要完全摘挡时,将采用稀疏的植物,另外季节对景观设计也有较大的影响,因为夏季的常绿和四季的落叶树种可产生不同障景效果。
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除了创造出各种空间外,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美学特性,美学特性主要体现在它的观赏性上,主要包括植物的色彩、大小、形态、质地以及总体布局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创造的景观效果和植物的体量有一定的关系,其大小直接影响了景观的空间和结构。一般来说,大于12m的乔木称为大乔木,9~12m称为中型乔木。大中型乔木由于其高度和面积的原因成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观赏要素。
在景观整体布局中,这种植物往往起到骨架和丰富立体轮廓的作用。在空旷地或广场上,大乔木所创造出的景观首先吸引着游人的视线,可使得空间感更加突出。此外,树冠群集的高度和宽度是限制空间的边缘和范围的关键因素。在夏天高大的乔木还可形成面积较大的阴凉地起到遮阴的效果。
最大高度为4.5m~6m的植物称为小乔木和装饰植物。小乔木其通透性能够在垂直面上暗示空间边界,并使得空间更加深远。另外,小乔木也是焦点和构图的中心,例如在建筑前的小广场上,入口附近和景观空间的末端等处。此类植物适合于受面积限制的小空间中,或要求较精细的地方。
最大高度为3m~4.5m的称为高灌木,最高在0.3m~1m的称为矮小灌木。由于高灌木高度较高,在景观中灌木犹如一堵堵围墙,在垂直面上构成了空间的闭合。高灌木构成的长廊想型空间,使的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向终端。比如在有纪念意义的陵园内,可以通过高灌木衬托出严肃的气氛。另外高灌木可以形成绿色屏障,取带围墙和栅栏。低矮灌木由于其不遮挡视线,可利用在人行道或者小路两边,可起到引导行人的作用。矮灌木由于其尺寸较小,一般在使用时采用大面积使用,可获得较佳的观赏效果。
地被植物高度一般在15cm~30cm之间,由于其形态、色彩和质地各异,在建筑空间中起到对空间边界的暗示作用,另外还能将独立的景观要素连接起来,一般被用在边缘种植草坪中。
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主要应用方法有单色处理,多种色相的配合,良种色彩配置在一起,类似色的配合;观赏植物配色的应用有:观赏植物补色对比应用,邻补色对比,冷色花与暖色花,类似色的植物应用,夜晚植物配植。如某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地面段的设计与现有道路基本吻合,能保留大部分现状长势良好的行道树,但只能保留少部分的中央及主辅分隔带绿化,同时行道树下方新增1.35米绿化带,绿化率有所提高。由于现状除局部区段外,中央及主辅分隔带以灌木及小乔木为主,故地面段绿化设计以保留现状行道树为原则,对中央及主辅分割带则进行新的绿化设计。
植物除了不同的叶色外,其叶片还有不同的形状和质地。如某公园设计中,设计者在统筹安排大量专类植物的同时,很好地处理了建筑小品、水体以及多种植物的配合等方面问题。设计中充分地挖掘了专类植物的艺术表现力,如棕榈科植物有的姿态优美,孤植可以独木成景,成为优美的园景树,如三药槟榔、银海枣、蓝棕等;有的适于片植成林或列植成行道树,营造浓郁的热带风情,比如蒲葵、大王椰子等;有的则枝叶密集,适宜作障景,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如沼地棕、鱼尾葵等。
植物是环境绿化中有生命的主要题材。它具有生态的要求,也具有综合观赏的特性,以多样的姿态组成丰富的主体轮廓线,以不同的色彩构成瑰丽多彩的景观。它不但以其本身的色、香、形态作为造景的主题,同时还可陪衬其它造园题材产生生意盎然的画面。园林植物及其配置的意义与功能作用虽是多方面的,但实践证明,绿地质量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艺植物的选择和景观设计问题
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我们应该看到,植物造景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时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才是适合时代需求的植物造景,持续发展的植物造景。
21世纪是生态环境文明的世纪。生态人居环境应做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城市的绿化系统应具备四个功能,即:生态环境功能、景观功能、文化功能、休闲活动功能。
绿化是基础,美化是园林的一种重要功能,而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二十一世纪及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人类渴望自然,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秦皇岛这个石油城市更是需要利用植物造景来改善生态环境。
当今城市处处是水泥森林,使人更依赖于自然、更希望在鸟语花香的园林城市中生活。通过利用植物造景来营造的城市景观,就是创造最佳、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使城市内景观结点地带和代表性建筑与标志物的连贯化和系统化,从而将人的活动从居住的小盒子里引出来,带向其所心仪的环境中,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也会心情舒畅,陶之自然的。
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外感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诸多文化的存在,充实了城市的内在美,让城市文脉得到了延续,而在这些因素之中,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古代的庭院最初就是经济实用的果树园、草药园或菜圃。甚至在现今的许多私人庭园或别墅花园中仍可以看到硕果满园的风光,或者是有着田园气息的菜畦,更有懂得精致生活的人,自己动手园艺操作,在家中的小花园里种上芳香保健的草本花卉。其实无论在家中庭园还是外面的绿地,每一种绿地类型的植物功能都应该是多样化的,不仅有针对游赏、娱乐为目的的,而且还应有游人使用、参与以及生产防护功能的,参与使人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冠荫下的树坛增加了座凳让人休息;草坪开放,孩子们在其中玩耍,能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得到放松,体会生活的美好。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的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作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观念中的园林也逐步走向成熟,开始更多的关注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不断的更高的要求。强调以绿为主的园林绿化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城市绿化的着眼点。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座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座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城市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植物造景的艺术化是通过借鉴绘画艺术原理及古典文学,巧妙的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构图。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是极富变化的动景,它丰富了城市植物景观的色彩和层次,增添了城市的生机和野趣。
3.3.1 植物材料的合理选择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一是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乡土树种对当地的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有地方性特色,应作为城市绿化中的主要树种。还要积极引入一些本地缺少,而有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经济价值高、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木品种;二是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抗逆性强是指抗病虫害、抗风、耐瘠薄、耐盐碱及对城市“三废”适应性强的树种,选用这种树种作为城市的主体树种,但是抗逆性强的树种,不一定在树势、姿态、叶色、花期等方面都很理想;三是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种早期绿化效果好,容易成荫,但寿命较短,往往在20-30年后衰老,慢生树种则早期生长慢,城市绿化效果较慢,但寿命长。所以我们要结合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优缺点,合理的搭配种植,即要让城市绿的快,还要考虑到绿化效果的可持续发展。
3.3.2 科学合理的配置植物:植物的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求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重。首先园林植物配置就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重其所。
总之,植物的配置,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满足人们在城市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
[1]傅徽楠.城市特殊绿化空间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园林,2004,11(37-3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园林的绿化成为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城市生活的舒适度以及幸福度有着重要影响。园林绿化维系了城市环境与自然的平衡,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同时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布局对园林绿化的质量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以下就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1.1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园林设计规划的关键环节是景观的主题思想,按照不同主题设计不同特点风情的景观。景观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应该仔细推敲,匠心独运的确定主题思想。如某公园用荔枝树作为主题,设计为岭南风情的休闲长廊,进行植物配置时,长廊两边沿着草坪种植荔枝树,并设杨贵妃雕塑讲述了当年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呼应景观主题。又如广州亚运会广州的很多公园以五羊(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和运动主题,设计了很多与五羊和运动有关的雕像、园艺等。对于城市景观主题思想的确定还应该考虑园林绿地功能。
1.2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分析。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除了单纯的植树、摆雕塑、种草等简单流程外,还应该按照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及划分空间达到不错的视觉效果。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达到城市美观的效果,还要注重景观功能性体现。其重要性的体现为:一是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可以使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也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综合环境;二是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营造城市良好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生活重要保障;三是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与城市居民居住的舒适性、开展休闲运动、投资环境建设、人们素质提高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2.1采用立体绿化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立体绿化的积极采用让城市绿化面积大范围的提高,也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建立了一个新的发挥空间平台。进行景观立体绿化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植物生长原则和植物生长特点,设计可持续性的立体绿化景观。进行立体绿化时还可以利用园林中的灯柱、墙体、座椅、栅栏、高架、绿棚、凉亭等可以利用的建筑,增加园林空间,设计出独具风格的绿化立体景观,让人在视觉、感觉的空间变大,还能够利用绿化立体景观吸附浮尘,净化空气,成为城市高质量环境的重要保障。
2.2根据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着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保护改善的作用,因此规划设计中城市的生态环境因该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现代化的景观设计中常常出现过于看重景观的建设、规划形式,从而忽略了植物引入造成的城市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与危害。就此看来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设计员除了把握好美观与实用,更应该重点所用植物以及种植方式等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全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规避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的方法有是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可尽可能的选用该城市特有的或原生的植物,规避外来植物的侵犯。本地植物的选用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完善与发展,使当地生态保持平衡,一定程度上也为可以达到打造特有城市景观的目的,加快了城市综合文化的氛围建设。如南方某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木棉花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公园、道路等景观设计规划所用到的主要植物,快速的提高了某城市木棉花故乡的城市名片的知名度,对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结合文化主题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常见方式是以多元化的形式表现同一主题,并以该主题命名园林。城市发展规划导致了园林建设形式分为两种,分别是改建与新建。(1)改建。园林规划设计在原有园林改建基础上应该保留原来的建筑设计风格。进行规划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该实地进行考察,对原建筑进行分析,对建筑的历史故事、建筑损耗、设计原理灯光进行了解分析,为新园林的设计规划做好充分准备。(2)新建。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按照园林的设计主题与场地的地形、城市气候条件、本土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点等综合因素进行结合与分析,最终确定景观设计主题并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2.4将互动式园林景观作为设计方向。现代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已经成为了常态,缺乏互动缺乏沟通。因此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互动式原来景观为反向,能够让人们在互动景观的带动下增进感情,丰富休闲娱乐活动,促进沟通。现代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打破以前的“景”“观”的观念,不能够只注重设计“景”忽略人的与景的互动。如,在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采用立体的石头雕塑、植物雕塑等突出景观的局部中心思想,导致人们进行休闲活动时仅仅局限在“观”上了。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和园林设计的理念相结合,注重景观和游人之间的互动性,用互动形式提供更多的、更丰富、更有趣的休闲娱乐。如,很多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中,利用水景突出整体景观视觉效果,但并没有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部分水景喷泉设计互动形式,加入了音乐的概念,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与之产生很好的互动。以互动作为原来景观设计方向,已经成为了当展的趋势。如,在水流的上方设置秋千式的吊桥让人们观赏景观同时也可以进行娱乐活动,该设置既注重了景观的观赏价值也提高了城市园林的娱乐价值,也使得园林氛围建设得到促进。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活的要求、生活环境的要求都在进一步提升,因此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与进步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园林景观设计员应该将设计思路更加放开,用多样的形式提升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如将园林景观路面规划设计使用小路用泥地、零散铺石方式进行,还将道路两边设置模仿的野生环境,设计成郊外自然风景。泥地、零散铺石方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园林绿化的面积并提供了便捷条件,泥地和路石之间缝隙大大增加了园林里绿化草种植的面积,有助于打造独特园林景观,提高园林绿化面积。
城市园林在现代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对城市的投资、居住等环境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是园林绿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除了要考虑空气净化、噪音吸收等问题,还应该根据景观设计对空间进行分割、对园林环境进行美化;除了提高园林的观赏性、节能型、科学性,还要考虑城市的文化氛围营造、生态平衡的把握、城市综合建设的协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现住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来的“择价而居”逐步转移到追求高品位、高文化档次的精神生活。园林建设要适应人们新的需求,建设高层次的园林是景观设计适应发展与需求的大趋势。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非常高的学科。它的根本宗旨是不断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长寿和共同持续发展。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有着突出的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城市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的,它所处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尽相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最大限度的反映城市历史的发展过程,记载着该城市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故事。园林的设计理念要紧密结合城市的历史发展、地形、地貌、人文特色等因素,城市不同,园林设计也不同,无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还是经济文化生活的极大提升,园林设计要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在这些特殊的地点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想的是这个城市曾经发生的一切,可以说园林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蕴涵城市的文化。
园林设计的理想与否对人们的精神文明有着很大影响。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来说,园林设计质量的提高,使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档次和品位相应改善,城市居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得到明显提升,对于构建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一些来本城市出差或者旅游的外省市或外地的人们,由于他们在城市内停留的时间较短,而且有相当部分时间是在城市街道或者园林度过,几乎不会从城市形态、城市发展史这些专业角度来认识城市,城市的园林就代表整个城市给这些外来人员的全部形象,因此园林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的好坏。一个城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园林景观,这些园林景观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总之,园林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始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不断提高。
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建设及景观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的表现在园林的设计与城市发展不协调,不能很好地把城市的文化凸现出来,更是严重影响城市的品位,继而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城市由于对园林设计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往往把简单的园林绿地规划作为城市景观的附属品,而不是考虑园林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毒有害气体和城市废墟、生活垃圾充斥的整个城市,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而一些城市的园林设计往往是一味追求视觉的冲击和整体的对称性,而放松了园林绿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绿化都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性,看起来非常美观,但是却忽视了通过绿化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因素。
一方面有些城市对绿化植物品种的多样性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甚至出现在一块绿地上种植了上百种的树木,而且很多城市只是一味追求名贵树种,这种只是简单的增加树木的种类,而不考虑树木的生长环境,致使很难形成稳定的植物生存环境。另一方面有些城市中在景观设计时草坪的空间面积占用过大,景观单一。这种情况一般表现在沿海发达城市比较明显,土地资源紧张,而又为了迅速达到绿化效果,改善生活环境,在城市商业中心、公园、小区、街道的绿地中种植了大量的草皮,只在其中点缀些少量的乔灌木,这种简洁明快的绿化设计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令人赏心悦目的效果。但是草皮和乔灌木生长退化周期很短,需要定期更换;同时在平时的养护管理过程中,草坪的需水量高,除杂草对人力物力的要求也很高,经常造成资源量费。
在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由于受到园林设计人员自身技术素质不高、设计理念陈旧落后、具体设计手段、方法跟不上时展的因素影响,使整个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城市景观设计中缺乏个性和品位,出现“千城一面”现象,与城市本身的文化气韵不相融合。同时由于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很多情况下还是沿用以往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缺乏自主创新,缺乏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业、新材料的研究与运用,因此很难达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满足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
建设生态园林,展现园林绿地的生机和活力是我国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园林景观设计要与城市的风貌、区域、文化有效结合。在设计时不仅要讲求植被的现实效果,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节特性,从而达到时时有景、处处有景,与自然美好相谐的效果。
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文环境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别,因此在园林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的温度、土壤、文化、人文等特点提出设计规划方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园林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以城市居民的现实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种服务性设施的配置都要从城市居民的角度出发,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真正体现人是城市的主体,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决定着城市的未来。成功的园林设计要考虑不同人群的要求、反映不同层次的观念,时时处处为人们着想。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要将园林绿地建设成为最接近本地区生态发展的环境。园林的绿化设计是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良好的绿化设计要求简洁大方、层次鲜明、崇尚自然、错落有致。随着现代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高层次要求,使所有城市都开始非常重视绿化。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绿化设计同其它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则。绿化设计要与整个城市景观设计相协调,在整个景观设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园林设计不同于其它的设计,它既要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又要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它的设计方法和技巧主要有:一是强调立意。园林设计的立意要以强调景观效果为出发点,突出艺术意境创造,但绝不能忽视园林功能和自然环境条件,如绿化、水源、山石、地形、气候等。二是注重选址。园林设计要与自然景观有效协调才能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此在设计中建筑、小品等细致的选址显得尤为重要。三是细化布局。建筑布局没有章法、随意性强,不能很好地反映设计者的主旨意思,体现设计的初衷,不可能成为园林佳作。四是讲究尺度与比例。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是决定园林尺度的依据,恰当的尺度应和功能、审美的要求相一致,并和环境相协调。同样除了园林建筑本身的比例外,还需考虑园林环境中水、石、树等的形状、比例问题,以达到整体环境协调。五是突出色彩与质感。 园林的的色彩与质感在园林设计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处理得当,园林空间才能有强有力的艺术感染力。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是一门集设计规划,生态和人类学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首先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总和以及它们的各种生态过程,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也是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绿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绿化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城市绿化可起到降低气温、调节湿度、遮阳防晒、防风、抗风。当狂风受森林阻挡之后。风被迫分两路前进。一路从森林的缝隙中穿流而过。一路从林冠上越过,这样风力一般可降低40~60%,最大可降低49~68%,屏蔽噪音和有害射线、滞尘防污染、净化空气、提高大气含氧量的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绿化还可以美化城市,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整洁健康的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让人们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园林设计营造的植物景观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欣赏感知的对象,而且还为市民户外游憩和交往提供丰富的空间。
(1)利用地势条件科学搭配园林植物。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首先考察下当地的地形,地势,以及土壤性质等自然条件,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建筑成本,还可利用自然条件创造出更为真切,自然的景观。
(2)从立体角度打造设计城市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工程不是简单的平面栽植绿化,涉及到的元素有很多,如,墙体,灯柱,高架绿棚,亭台楼阁,假山叠石,树木,花卉,草坪,栅栏等等。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植物的运用原则以及植物生长习性,根据地势,以及各个元素之间的合理搭配,立体化的构思进行设计,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立体景观设计是进行空间上的划分,可给人视觉上的空间扩大,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3)开阔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近年来,城市园林小区景观绿化设计中大多采用假山,亭台,绿化草坪等打造的景观也都大多相似,多数已出现审美疲劳,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心理需求。这就要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员能够不断的开阔设计思路,开阔视野,以多种形式,多样元素的构思结合设计提高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打造有创新性的园林景观。例如,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为增加园林内的绿化面积提供便捷条件,在路的两旁,石子间缝隙种植绿化模拟郊外自然景观等。
(4)园林绿化设计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城市园林景观完工后,是要给人们提供一个进行休闲,运动和交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所以,设计时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使人们尽可能多的接触到绿色,能够使人们在休闲时尽情的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雨露,从而构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城市园林绿地植物可用的植物种类较多,要严格依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应用要求进行,选取适宜地区生长的草种。理想中的草坪植物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容易繁殖,短时间内能繁衍下一代;迅速生长,营养水分条件充足条件下能快速的形成草坪;叶色鲜绿时间长,能提供更长的景观周期;不良环境适应能力强,如抗旱、抗涝、耐寒、抗有害气体及病虫害;生长较为一致、叶色美观,保证景观美化造型的稳定性。
对于绿地来说要保证其与城市建筑的安全距离,因为树木花草涉及到灌水施肥,需要在建筑物一定安全距离外。要避免建筑垃圾、盐碱斑园林绿地的影响。城市的建筑垃圾、盐碱斑决定建植园林绿地的成败,种植前务必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清除垃圾、换土或者是排水洗碱。要重视现场勘工作,对于绿地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化验、测量相关数据,析化验报告,建立绿地植被种植档案,便问题处理。
3.2、园林路线)、园路设计必须主次分明,方向明确,必须很好地组织游赏的程序,按照使用功能,园路可以分为:主路、二级环路、散步小路、及变态路。主路是通达全园各景区和主要景点的路,应简洁、明确,主路必须尽可能布置成环状,构成园路系统中的主环。主路宽度一般在4~6m。二级环路是直达景区内的路,沿路风景变化细致、丰富。次路的宽度必须根据游人的数量及周围的景物而定制。散步小路须分散于景区内,分布至全园的每个角落。小路一般宽度为1.2~2m,最小宽度为0.9m。变态路主要是根据游赏时针对地形要求而改变的路,如步石、汀步、休息岛、踏级、蹬道等。
2)、园路设计常是曲折迂回的,这种变化也是有原因的,因地形地物或功能上的要求,可使园路在平面上有适当的曲折迂回,使其与景物自然融合、相得益彰,让游人获得舒适和美感。
3)、园路与园路的交叉与分歧:两条道路相交叉,可以正交成十字形,也可以斜交,但应使道路的中心线交叉在一点上,斜角道路的对顶角最好相等,以求得美观;丁字形交叉多为外弧交接,并最好为直角或钝角相接,不宜在凹入的部分交叉;应避免多条道路交于一点,以免使游人迷失方向;道路相交应在端头处适当地扩大作成小广场,以有利于交通,减少游人的过于拥挤。
果皮箱与园椅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要设置在园林路边、休憩区内、购物区等位置。对于果皮箱,不能置于草坪之上,间隔距离也不宜过近,与园椅的距离也不易过近,以免因为过近使游客产生厌烦感。对于园椅,其数量应根据游园人数来设计,一般为园林游客设计人数的20%~30%,为适当保证游客的私密空间与安静,距离不宜太近,保持在8~10m之间。
城市园林中的喷泉具有特殊的作用,除了有景观美化作用外,还能湿润周围空气、降低空气温度、产生负氧离子等作用,可大幅提高游客的城市园林舒适度。因此,在园林广场、休息活动区设计小喷泉来改善其周围环境气候。喷泉设计涉及喷水池、给水排水系统、喷泉设备及循环控制系统,需要保证其各安装环节的可靠,避免发生漏水、灌水事故,对园林景观造成破坏。
园灯是城市园林重要的照明光源之一,一般设置在园林入口、开阔广场等位置。灯和灯之间的距离保证在35~40m之间。对于园灯的灯光照度要保证其一致性,园灯悬挂不宜过高,一般保证在4~6m之间,注意避开树木遮挡。如果园灯使用的是单杆顶灯则悬挂高度最好保持在2.5~3m之间,间距保持在20~25m之间。园路道路交叉口、空间转折处等位置要注意指示园灯的设计与设置;必要位置可以设置地灯,如踏步、草坪、小溪边等位置。园林雕塑景观旁边要注意投光灯、霓虹灯的设置;喷泉、水面下可以根据情况设置水下灯、漂浮灯。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从而促进园林工程建设。
1.1近年来,我国景观园林绿化设计虽然不断引入新元素、新理念,但是在吸收其它国家的设计理念时创新度不够,很多都是直接照搬,没有将新元素与中国景观园林和人文风情结合起来,因而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景观园林作品非常少。
1.2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设计中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金属材料等,而绿地、水景、树木、花卉反而成为了次要要素,景观园林没能与周围环境达成完美统一。
2.1景观园林绿化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还处于探索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景观园林绿化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规划设计不断出现新的风貌。为了促进我国景观园林的发展,必须培养出更多的景观园林绿化设计人才,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紧贴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从而促进我国景观园林的发展,使得传统园林元素与现代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绿化设计。
2.2景观园林绿化设计创新的重点要放在精神景观上,也就是要将景观园林绿化设计作为一门艺术来进行创新,从中国传统园林、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中寻找精神景观创新的要点。针对我国景观园林绿化设计实践,其观念目标就是“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的规划与设计的创新。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以及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诸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现代景观园林绿化设计,就时空范围、项目内容、项目性质而言,虽其规模、层次、深度、性质各不相同,但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理性的解析重构到浪漫的随心所欲,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等方面,都应予以重点考虑,所不同的只是其比重、深度和广度有所差别。
在狭义景观设计上讲,感受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是基于所有的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而设计,不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大地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从土地利用、动植物地形、水体、地形、光照气候、气候等自然资源在内的分析、规划、保护入手,使自然与人、环境与资源等元素有机统一、人文和谐。
由古至今,不论是传统的风景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园林绿化设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它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之中,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从人类自身的视觉感受的实际要求作为出发点,依据美学的艺术规律,在空间中构筑虚实的景物,深入的研究能够带来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视觉效果。但是绝大部分的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仅仅只是对植物、花卉以及地面进行简单的分配,在分配比例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考虑到环境形象的最佳视觉效果。应该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从人类自身的生理感受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并且根据各种生物的原理,最大限度的利用大自然中所存在的阳光、气候、植物、水体、土壤、植物以及小部分的人工材料来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去,真正创造出一个舒适、优雅、自然的景观园林环境。从人类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规律,去研究如何创造出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强调景观环境形象,以呈鲜明的视觉形象为首;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除具备足够的场地外,还要有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
总的来说,现代园林外在形式规律主要体现在式样统一、均衡的对称或非对称、统一的韵律和节奏等方面,而绘画艺术正是通过这些方面,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外在形式产生影响。首先,是式样统一理论。要想做好园林构图工作,就必须遵循多样统一规律,要想在尺寸不大的篇幅中描绘出多样的风景,就需要不断变化,这是绘画成功的要素,园林设计也要如此。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如果只重视变化而忽视统一,园林供图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反之,如果只重视统一而忽视统一,那么园林构图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只有多样而又统一,才能真正满足园林构图的实际需求。其次,是均衡的对称和非对称。古典园林比较重视对称,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重视非对称均衡,非对称均衡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在非对称的格局中,容易产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极大的提高了现代园林的美学效果。再次,是对比的应用。对比是绘画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不同事物的对比,可以极大的提高绘画的表现效果。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很重视对比的应用。通过布局、色彩、空间等的对比,可以极大的提高现代园林的审美效果。最后,是实现韵律和节奏的统一。绘画就很讲究韵律与节奏的统一,同理,现代园林设计将动与静、空间与时间结合起来,很好地实现了韵律与节奏的统一。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极大的受到绘画艺术中散点透视式的空间组织方式的影响。在散点透视观念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抛弃了古典园林所注重的对称结构,越来越重视不对称的空间理念,空间之间的渗透与重叠越来越密切。正是受到绘画艺术中的立体主义的影响,新的空间理念产生了,并由此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园林建筑空间越来越具有流动性,并且园林空间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改变,西方绘画艺术中的视觉透视方法和空间组织方式被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所引用,由此改变了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方式,并且呈现出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不同的独具韵味的新的园林设计方式,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园林景观建设已然成为未来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指标,创新规划设计理念,促进不同的元素的完美融合,、不仅仅要从建筑结构美学上进行设计,还必须要从文化、艺术、精神等方面来追求更高层次的园林设计,使得景观园林设计能够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园林绿化是园林景观营造要素的重要组织部分, 不仅可以改善环境, 为人们提供游憩、观赏、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还能满足景观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的需要, 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具有突出的作用( 见图1) 。与山、水、建筑其他园林要素相比, 园林绿化造景优点很多, 有:
在实用功能方面, 园林绿化可起到降低气温、调节湿度、遮阳防晒、防风抗风、屏蔽噪声和有害射线、滞尘防污染、净化空气、提高大气含氧量等的作用, 从而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另外, 园林绿化还能很好地起到分隔室外空间的作用, 使空间隔而不断, 既满足了人们某些私密性的要求, 又满足了其社会性的要求。合理配置植物, 营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可令人们身心愉悦, 享受自然之美。
2. 1 统一规划, 协调布局绿地种类多, 有城市绿地、小区中心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院落绿地等, 且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 应在统一考虑地块整体风貌的前提下, 根据使用与功能要求, 科学协调布置绿化景观, 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 见图2) 。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 特别是古树名木及成年树木,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入, 而且显得真切自然。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 要以乡土植物为主, 适当选择一些外地植物, 以丰富品种结构。
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居民对通风、光线、日照的需求。要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 使人们休闲、运动、交流等活动能融合在园林绿化景观中, 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阳光雨露、鸟语花香, 营造出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见图3) 。
要运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 营造复式种植结构, 增加园林绿化量; 还可利用藤木植物如藤本月季、爬山虎、、紫藤、凌霄、蔷薇等攀爬建筑物, 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 增加空间的绿化、美化和彩化效果; 有条件的小区, 可以建造屋顶花园,提高生态效益。
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除了满足视觉效果外, 还应营造其他感官效果, 如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 招鸟引虫, 营造清脆的鸟鸣声、树木的沙沙声、昆虫的呢喃声。要依据整个地块规划的中轴线和园路、曲径布设植物景观, 使各个植物景群随园路的开合间隔变化, 步移景异, 避免同一景观给人造成疲倦感。
园林绿化在植物的选择上以乔木、灌木为主, 多种元素的组合搭配增加了绿化空间层次结构, 使植物不同类型间优缺互补,达到相对稳定的园林覆盖层, 创造丰富的人工植物群落( 见图4) 。
空间层次结构是怎样在景观格局中体现的, 如大树与矮绿篱配植, 大树显得更高大, 矮绿篱则更小巧可爱; 曲线体与直线体组织在一起, 直线体显得更加纤细尖锐和端庄敏捷, 曲线体则更丰满柔和, 生机勃勃。在布局上要有疏密之分, 在体量上要有大小之别, 竖向上要有高低之差。在层次上既要上下考虑, 又要左右配合。植物立体景观布局时, 虽考虑对比变化, 和谐统一也不容忽视。观赏者随着视线的移动, 达到步移景异效果的同时, 又要自然而然地进入预设的空间序列, 而不感到突兀。
4.在实际设计中, 植物的材料和肌理也是主要因素, 不同的材料, 其机理也不同。在造型艺术中, 肌理起着装饰性或功能性的作用, 不容忽视。一般来说, 植物树形有圆形、圆柱形、垂枝形、尖塔形、卵形等, 在立体布局群体景观时, 应注意树形结构间的对比调和以及轮廓人际线的变化, 才能构成优美的图画。利用植物的各种自然特征, 如色彩、形态、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 本身就可以
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 再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 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 更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立体空间类型。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人的视线如果高于四周的植物, 设计师可以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木花卉、草坪等元素设计出开敞空间。开放式绿地、城市公园等开敞型空间就是利用视线通透、视野辽阔来达到净化都市人心灵空间的效果( 见图5. 。又如, 从公园的入口进入另一个区域, 设计师常常会在开敞入口的某一朝向用植物或小品来阻挡人们的视线, 待人们绕过障碍景物, 进入另一个空间就会心情愉悦, 豁然开朗。用植物封闭垂直面, 开敞顶平面, 就形成了立体的垂直空间。这种半开敞空间的封闭面能够抑制人们的视线, 从而引导空间的方向, 达到障景的效果。分枝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的树列, 修剪整齐的高 树篱都可以构成垂直空间, 极易产生夹景效果, 来突出轴线顶端的景观, 狭长的垂直空间可以引导游人的行走路线, 对空间端部的景物也起到了障丑显美、加深空间感的效果。景观的空间布局在优化植物配置的同时也要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来共同完成。园林中的山石因其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韵美而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被认为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在古典园林中, 经常可以在庭院的入口、中心等视线集中的地方看到特置的大块独立山石; 山石也经常被安置于居住区的入口( 见图6) 、
公园某一个主景区、草坪的一角或轴线的焦点等地方以形成醒目的点景。低矮的常绿草木植物或宿根花卉则层层叠叠、疏密有致地栽植在山石周围, 作为背景烘托或作为前置衬托, 形成层次分明、静中有动的园林景观, 精巧而耐人寻味, 良好的植物景观也恰当地辅助了山石的点景功能。在各大城市的景观建设中, 都比较注重园林绿化的配置及自我个性的体现。在深圳特区, 由于它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态风景林建设就具有巨大的生物多样性发展潜力。因此, 在树种配置原则上, 深圳以小群落混交方式为主, 因地制宜采取慢生树种与速生、伴生树种相结合, 耐阴树种与中、喜光树种相匹配,上层树种与下层树种相配套, 生态型树种与景观型树种合理配置, 在可能的污染源附近配置相应的抗污染树种, 进行施工作业设计。总之, 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 要以适地适树为前提, 逐步引入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园林绿化植物, 乔、灌、花、草有机搭配, 合理布局, 并依据园林种植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加以合理的搭配, 创造出良好的园林绿化景观, 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
[ 1] 钟逸坤. 浅谈小区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 J] . 园林工程,
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园林规划的方针是:“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使城市规划设计快速进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园林规划则出现“大环境绿化”、“生态园林绿化”。90年代以来,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园林设计,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而园林规划设计也已体现出要素多元化、结构网络化、生态合理化特点和园林生态设计、区域设计、科学与艺术设计等发展趋势。
首先提出了“山水城市”概念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传统文化中中国现代城市建设汲取精华指引了方向,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给园林城市运动的开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等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加之各界群众和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动,城市园林绿化活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建设部制定了《园林城市评选标准(试行)》,以“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绿化达标”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政策为基础,在园林绿化中借以嘉奖取得突出成绩的城市,从而推动全国各城市的环境治理和建设。
园林设计要做到科学规划,使整个城市区域环境与设计项目相结合,即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项目设计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植物载体的体量、形式、色彩、尺度、质地等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园林规划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这就要求在充分满足当地生态群落和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尽量采用和保留,引入与当地景观和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要求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结合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的情况造景,避免呆板。设计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注重立体绿化,构建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园林绿化设计要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完美结合。
构建以绿化模式如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多层混交。采用平面与立体相结合,常绿树种与彩叶树种相配置的绿化方式。
主要表现在一些园林景观规划忽视情趣、意趣,而只考虑是否符合规范。有的甚至拒人于园外,被栅栏包围花坛、草坪、绿地景观,这样的园林景观的绿化虽然绝对化覆盖面积达标,但却远远发挥不了作用其实用功能。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的一部分,是反映整理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园林艺术是一种动态艺术,这种艺术不是简单地建造一些亭台楼阁或是栽植一些奇花异草便可以体现出来的;建设者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拓展视野,营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璀璨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祖先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的造园思想,在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运用,将我国的设计思想和优秀园林艺术充分发扬。改变现在许多小区一样的植被,一样的空间布局形式,以适应居民的心理需求。
园路小品是指设置在园林园路路边或者广场中的各种设施,花钵、喷泉、园灯具、椅、果皮箱、雕塑等。对于城市园林园路小品应根据其功能需要、小品特点和所处环境特点来设计,做到与城市园林环境相协调。
城市园林中的喷泉具有特殊的作用,除了有景观美化作用外,还能湿润周围空气、降低空气温度、产生负氧离子等作用,可大幅提高游客的城市园林舒适度。因此,在园林广场、休息活动区设计小喷泉来改善其周围环境气候。喷泉设计涉及喷水池、给水排水系统、喷泉设备及循环控制系统,需要保证其各安装环节的可靠,避免发生漏水、灌水事故,对园林景观造成破坏。
园灯是城市园林重要的照明光源之一,一般设置在园林入口、开阔广场等位置。灯和灯之间的距离保证在35~40m之间。对于园灯的灯光照度要保证其一致性,园灯悬挂不宜过高,一般保证在4~6m之间,注意避开树木遮挡。如果园灯使用的是单杆顶灯则悬挂高度最好保持在2.5~3m之间,间距保持在20~25m之间。园路道路交叉口、空间转折处等位置要注意指示园灯的设计与设置;必要位置可以设置地灯,如踏步、草坪、小溪边等位置。园林雕塑景观旁边要注意投光灯、霓虹灯的设置;喷泉、水面下可以根据情况设置水下灯、漂浮灯。
果皮箱与园椅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要设置在园林路边、休憩区内、购物区等位置。对于果皮箱,不能置于草坪之上,间隔距离也不宜过近,与园椅的距离也不易过近,以免因为过近使游客产生厌烦感。对于园椅,其数量应根据游园人数来设计,一般为园林游客设计人数的20%~30%,为适当保证游客的私密空间与安静,距离不宜太近,保持在8~10m之间。
对于城市园林园路设计,受到地形、地貌影响及功能的要求,园路在平面设计上可以适当的迂回、曲折,体现景物、景观的融合,给游人以安适和美感。园路的曲线性、流动性和延续性,能更多的给予空间深度和广度,设计时应该依据周边景观的变化来寻求某种趣味,而不是设计成呆板、矫揉造作之路。对于与建筑相联接的园路,可以根据需要在局部进行加宽。但要注意主环路不能横穿、斜交或者与建筑物成死胡同。
对于园路竖向设计要与地形紧密结合起来,旨在减少土方量,以及保证园路路基的稳定;路面不要高出两侧地面,将园路隐藏于地面、山岩和花草之中。要做好园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考虑到行车问题,建议不要在园路主干道上设置台阶。园路竖向变化设计还要注意地面排水问题,保持园路地下管道的合理埋置深度。
两条园路出现交叉可以设计成十字形,也可以斜交,但要保证道路中心线交叉于一点。如果是斜角道路其对顶角最好相等或者相近,保证其美观;如果是丁字形交叉最好采用直角或者钝角予以相接,不要在凹入部分进行交叉。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受到破坏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沙漠化现象不断恶化,进而导致了我国城市规划的不协调运行,所以城市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保证城市经济规划能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必须要维护城市生态规划的健全发展,完善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环节,进而促进其园林景观规划生态效益的提升,促进其环境质量的改善。
园林绿化网络化管理工程指的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把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的过程。因此在网络化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完成绿化工程后能够达到设计人员预想达到的效果,就必须使计算机软件设计者深刻领会工程的设计意图,然后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绿化网络化设计,再进一步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产品。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抓紧绿化网络化管理工作,比如如果软件设计前后不注意绿化养护工作,种植好的树木在不久后就可能枯萎死亡,那么在前面进行的绿化工作就全部白费了,这样一来设计者的意图和园林景观就相差更远了。因此实际上要想获得园林绿化网络化工程的理想效果,就必须要在园林绿化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重视园林绿化网络化的管理工作。从另外一个角思考,间接地影响到绿化的养护,由于体现园林绿化的主体材料是有生命的植物材料,所以它的生长是需要施肥、浇水等精心的养护与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连续性的维护而不是间断的养护与管理。因此只有在全过程中重视了养护与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达到绿化园林植物造景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园林绿化工程的建造成本,而且有限的植物材料资源才能被充分的利用。园林绿化网络化管理在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后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加强绿化了网络化管理,才能保持现有的绿化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绿化的生产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亮点。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且持续时间久,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较细致的工作。因此要求参与日常养护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园林专业技术与实践经验,同时为了确保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规范、安全、有序与高效的运行,进而使园林绿化养护能够更精细且具有展现良好的景观效果,因此我们必须从专业化、规范化以及量化的角度来不断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加强管理。
对于国内一些较发达的大城市地区,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制定园林绿化养护的地方规范和标准,而且养护管理者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园林绿化养护规范,进而使日常的养护工作,如移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除杂草、防寒等,具体内容还需要相关的规范技术指导和标准的操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目标控制、协调配合,使各项工作有序衔接,进而使养护工作进行的更专业、更规范地进行绿化维护。
制定合理有效的养护计划是顺利开展各项养护工作的前提。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地域的气候特征,以及各类园林植物的现场立地条件和生长特点,都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养护计划,这样就从总体上把握一年的养护工作,接下来要制定月计划及周计划,还需要对养护任务进行具体化,对实施做出具体的指导和参照。根据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实践、总结、分析、审核、调整,使得养护作业计划更合理、更全面、更实际的开展。
各个地区根据地方不同的绿化养护标准,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绿化目标及分解项、考核标准与具体实施细则。再进行完善的日常养护巡查制度,日常的考核与月度、季度、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对存在问题的责任部门要及时告知,在规定的时期内进行整改,然后进行有效地跟踪验证。考核这一手段是制度落实到位的关键措施。坚持工作监督考核,从员工劳动纪律、服务态度以及技术操作规范、养护管理质量等方面进行细化分解,要从细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绿化日常养护管理措施到位,并制定分级考核的制度,这样能够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由于绿化养护工作性质是相对持久的工作,因此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对地块养护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进而能够便于进行考核,同时也对地块内植物的习性有更多了解,对存在的问题也便于纠正。
园林绿化设计的CAD制图,主要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进行园林景观的绘图设计,其优点是非常明显的,比如绘图的精度高、制图速度快、表现内容快捷、材质效果逼真、出图质量高等。同时,由于场地空间是由三维模型来描述,透视的关系是由计算机精确计算完成,并可对同一模型设定不同的观察视点,一次形成不同视角、不同视距的透视场景,所以,能够全面地反映不同视点的景观效果。用CAD绘制绿化园林设计图,能够一次绘制出平面、立面、轴测及鸟瞰等多套图纸。因此,与手工绘图相比,电子图形不仅易于多次修改和重复利用,为设计修改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而且克服了手工图难于修改且不易保存及交流困难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有利于档案管理。
第一步,在建模前需要对园林场景进行整体的分析,即分析园林景观的主体与细节,确定园林效果图要表现出主体与整体效果,进而确定需要表现多少复杂的细节以及刻画到如何细致的程度。所以,首先就要透彻的理解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效果图更好地表现出设计的意图。然后,确定待建模型的简易程度。所以模型的繁简程度对表现图制作影响巨大,不但影响建模效率,而且影响后期渲染的速度和成图之后的整体效果。最后,在建模前要预先估计透视角度,省略透视中不可见的部分,对设计重点仔细刻画,其余可适当简化,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第二步,创建模型。在园林效果图中,利用三维软件在虚拟的场景中建立各景观要素的模型称为建立模型。对于制作三维效果图而言,模型的建立至关重要。第三步,调配材质,在制作园林效果图时,材质与贴图对于效果图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它们会直接影响园林效果图的最终视觉效果。
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机制对于完善、改进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都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并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处理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使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动画制作,从游览者观景的角度来看,能够全面地展示小区的园林连续风景序列,并且计算机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游园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儿童,主要活动方式有观赏、休息、游玩、体育活动和课外阅读等。根据游人不同年龄、特点,划分活动场地和确定活动内容,场地间要有分隔,布局既要紧凑,又要避免相互干扰。
一般设在入口附近,稍靠边缘的独立地段上。儿童游戏场不需要很大,但活动场地应铺草皮或选用持水性较小的砂质土铺地或海绵塑胶面砖铺地。
园路的宽度和绿地的规模与所处的位置、功能有关。绿地面积在0.5hm2 以上,主路宽3~4m ,可兼做成人活动场所;绿地面积在0.5hm2 以下,主路宽约2m ,次路1.2m 左右,通常最小宽度为1.2m ,以两人可对行为宜。路面用碎石、卵石、毛石等铺砌园路。
按形式可分为规则式或不规则式,小广场的标高一般与园路的标高相同。园林建筑与设施:由于游园面积不大,所以园林建筑与设施应小巧玲珑、各具特色,摆放在适当位置,一般有坐凳、坐椅、花坛、花架、园灯、宣传栏等。
1、社会效益。居住区园林景观可给人们供应公共活动场所,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的私密空间之需求,还能供应开放的公共场所。其中,公共场所不仅可以依靠围墙、绿化以及相关小品设施等映入住户视线,给住户供应功能齐全的活动场所,让住户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同时,可激发居民的归属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生活品位,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
2、生态效益。一般而言,城市居住区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住宅区园林景观类似于其中的组成部分,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碳循环与供氧平衡的维持上;降低噪音与安全防护上,以及空气污染控制与水循环、水土保持等方面。在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居住区是不可缺少的,环境质量的优劣可能会给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生态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急需健康、环保的居住条件。
3、经济价值。城市居住小区的建设,不仅是产生消费的和扩大市场需求的热点,同时也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关键。良好的居住环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实现房产经济价值,而且还可以提高该住宅小区的市场地位。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环境关注度越来越高,良好的住宅环境成为房产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的增大,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人们会逐渐领悟到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潜在价值。
当前城市居住区与传统的居住区相比,景观环境的设计与规划显得更加地重要,同时还将景观环境设计单独进行立项,以建设高质量、高品质的住区景观环境。在居住区项目规划过程中,应当确保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早期介入,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地形、地貌以及各种植被资源,并确保各类景观元素的科学分布以及园林景观绿化与建筑结构的和谐相处,实现其绿化功能。
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适 地造林,借景寓情才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所在。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少动土方,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这样可以减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并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 自然。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以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人工造的平面整洁地形更令 人感到轻松、 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
在当前的文化与时代景观下对居住区进行生态化的规划,注重体现历史文化,使居住区成为文化的承载点。营造城市居住区园林文化氛围和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重视居住区自然环境与景观特征的协调,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提炼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还应当重视居住区环境文化的延续性、丰富性以及多元化,从而提高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的文化品位。比如,杭州与苏州的著名居住区设计作品,即前者的白荡海人家与江南山水,以及后者的锦华苑与佳安别院等,都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欧陆风格设计模式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欧陆风情”,比如大面积观赏性的草坪设计、模纹花坛设计以及罗马柱廊和欧式线脚、雕像、喷泉等。随后,城市居住区的园林环境景观审计更多关注的是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态势。但无论哪一种设计模式,都应当体现出文化性与艺术性。
居住区的绿化曾经有“海枣热”、“草坪热”等现象,但是实践证明,加拿利海枣属于热带植物,在江西不能安全越冬,而大面积草坪见绿快,大气恢弘,但其生态效益极低,使小区成为“露天工程”。居民区的绿化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居住区的生态效益,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采用复层混交的方法,通过“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方式,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
小区内植物材料的生态适应性应突出季节变化和植物多样性, 乔、灌、藤、花、草合理配置, 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科学合理搭配, 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相结合体现自然生态的植物群落。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 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 起到点景的作用。
不同的植物姿态美丽各异,四季色彩多变。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白雪挂枝。绚丽多彩的植物为城市增添了色彩,为人们提供了艺术享受。不同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化,呈现出植物特有的形态生长特性。这样使得景观因为它们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居住区绿化往往都是绿色植物,很少使用彩叶植物和观花植物,绿化植物也缺少重点,使得人们在视觉上易产生疲劳感。通过植物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突出效果,同时利用不同色彩在距离感上的差异,增加绿化的空间感。
3)植物规划设计结构要多层次 树种应保持多样性, 搭配科学合理。首先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栽植。千万不可在没有引种实验的情况下, 大批量的引进地域外的树种栽植, 其结果将是得不偿失的。
4)植物景观的综合运用 在植物造景上, 除了满足人们视觉上不同的效果外, 还应分别布置应用植物花卉散发的幽香, 营造以浓郁香气为嗅觉感官来源的植物景观。在听觉的应用上, 除了水景外, 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 招引鸟类、昆虫, 可以营造清脆的鸟鸣声、树叶沙沙声, 虫的呢喃声, 这样构成了小区园林造景中独特而自然的环境氛围。
不同的植物姿态美丽各异,四季色彩多变。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白雪挂枝。绚丽多彩的植物为城市增添了色彩,为人们提供了艺术享受。不同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化,呈现出植物特有的形态生长特性。这样使得景观因为它们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居住区绿化往往都是绿色植物,很少使用彩叶植物和观花植物,绿化植物也缺少重点,使得人们在视觉上易产生疲劳感。通过植物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突出效果,同时利用不同色彩在距离感上的差异,增加绿化的空间感。
结束语:加强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探讨是非常必要的。园林植物配置对于园林景观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科学地进行植物配置,可以有效提高园林景观的质量,不仅美化环境,同时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